泸定桥简介和历史_泸定桥简介
1.飞夺泸定桥简短叙述
2.泸定桥是哪个地方的
3.卢定桥的简介
卢定桥简介
1、卢定桥(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历史纪念地。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飞夺泸定桥简短叙述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
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先遣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飞速赶到泸定,占领西桥头。下午四点,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亲临桥头指挥,向敌人发起总攻,二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四班副班长刘梓华等22我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向东桥头冲去,三连紧跟其后,边铺桥边冲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夺取了泸定桥。
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称著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业绩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 的光辉史册。1961年,泸定桥被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是哪个地方的
飞夺泸定桥简短叙述如下:
一、课文概要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
二、泸定桥战役背景
由于渡船太少,水流很急,架桥又不可能,架了无数次,被冲塌无数次。红军在岸边越聚越多,而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五十三师,其时已经到达西昌北部,正向红军赶来。据此情况,中革作出了迅速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三、泸定桥简介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泸定桥曾是大渡河上最长的铁索桥,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泸定桥战斗经过:
一、右纵队包抄海子山
按照的部署,刘伯承和聂荣臻迅速渡过了大渡河,带着红军一师和干部团向泸定城飞奔。
二、左纵队智取菩萨岗
红军左纵队的前卫是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总支书记罗华生。5月27日,红四团沿河北行四十里,到了海尔洼。由于对岸敌人不断射击,河边的小道不能通过,只好绕道到了叶坪。中午,红军到达菩萨岗脚下。
三、两支敌对军队夹河而上
5月28日拂晓,红四团比原来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小时吃饭,5时就出发了。没有走多远,就接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的命令信,要求红四团比原来部署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这是因为敌情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勇夺泸定桥攻占泸定城
王开湘、杨成武在桥头指挥,全团的司号员集中在桥头附近吹起了冲锋号,顿时,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呐喊声震天动地,打响了夺桥激战。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将守城敌军彻底打垮。
卢定桥的简介
泸定桥是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的。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为铁索桥,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中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简介
在关岭、晴隆二县交界的北盘江渡口。两峰夹峙,一水中绝,断崖千尺,壁立如削。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处。东西两岸相距约80米,水流急湍。明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按察使朱家民倡议建铁索桥,冶大铁链数十条贯于两岸岩石间。
其上横铺木板两重,厚约27厘米,阔约3米。两边架设高约3米的网状链条护栏,桥头附有方便行旅休憩、避雨的楼堞设施。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
泸定铁索桥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即大渡河铁索桥。位于沪定县城西。桥净跨长100米,桥身铁链九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作桥面。桥栏左右两根铁链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桥头挂康熙帝御书“沪定桥”匾额,桥东立有康熙《御制沪定桥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