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旅游调查问卷_长白山旅游路线设计调研报告模板怎么写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个应该和你的要求接近,你可以参考一下,当然这家调研机构帮人代写商业书,你可以去看一下能否符合你的要求,如果帮到你,请纳!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 茶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茶饮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 前瞻对茶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茶饮料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 茶饮料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 茶饮料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 茶饮料市场规模分析

2.2.3 茶饮料盈利情况分析

2.2.4 茶饮料市场竞争分析

2.2.5 茶饮料进入壁垒分析

2.3 茶饮料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茶饮料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 茶饮料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 茶饮料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条件

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 茶饮料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 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茶饮料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茶饮料项目技术方案

4.1.1 项目生产方法

4.1.2 项目工艺流程

4.1.3 项目技术来源

4.1.4 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 茶饮料项目设备方案

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

4.2.3 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

4.3 茶饮料项目工程方案

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4.3.2 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

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

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

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

第5章:茶饮料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5.1.1 节能政策分析

5.1.2 节能规范分析

5.2 茶饮料项目能耗状况分析

5.2.1 茶饮料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5.2.2 茶饮料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5.3 茶饮料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

5.3.1 项目节能目标

5.3.2 节约热能措施

5.3.3 节电措施

5.3.4 节水措施

5.4 茶饮料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5.4.1 装备节能效果

5.4.2 建筑节能效果

第6章:茶饮料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6.1 茶饮料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6.2 茶饮料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 茶饮料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 绿化措施

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

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6.6 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

6.6.1 茶饮料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情况

6.6.2 茶饮料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

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

6.6.4 特殊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7章:茶饮料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

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7.1.1 项目编制依据

7.1.2 项目执行标准

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

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

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 火灾隐患分析

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

第8章:茶饮料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配置

8.1 茶饮料项目组织架构

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

8.2 茶饮料项目人力配置

8.2.1 项目员工数量

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8.2.3 员工培训方案

8.2.4 工资与

第9章:茶饮料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9.1 茶饮料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

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

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

9.1.4 项目勘察设计

9.1.5 项目设备订货

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9.1.7 项目完整竣工验收

9.2 茶饮料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10章:茶饮料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

10.1 茶饮料项目投资预算

10.1.1 项目总投资

10.1.2 固定资产投资

10.1.3 流动资金

10.2 茶饮料项目融资方案

10.2.1 项目资本金筹措

10.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10.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11章:茶饮料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11.1 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1.1.1 财务评价依据

11.1.2 财务评价范围和方法

11.2 前瞻对茶饮料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11.2.1 产品生产规模

11.2.2 项目实施进度

11.2.3 年新增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及附加估算

11.3 前瞻对茶饮料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1 费用估算基础数据

11.3.2 年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3 年经营成本估算

11.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4.1 利润总额及分配

11.4.2 现金流量分析

11.4.3 投资效益分析

11.5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1.6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7 不确定性分析

11.7.1 盈亏平衡分析

11.7.2 敏感性分析

11.8 财务评价主要数据及指标

第12章:前瞻对茶饮料项目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价分析

12.1 社会效益前瞻

12.2 茶饮料项目风险前瞻

12.2.1 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12.2.2 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第13章:附图、附表、附件

1---吉林市森林保护条例----于1999年9月18日由吉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9年11月27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southcn/law/fzzt/fgsjk/200509070129.htm

2---一九八八年全省有林地面积623万公顷,除少量人工林外,几乎全部是天然林

,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47公顷,人均占有有林地0.27公顷,均比全国人均占有高

l倍以上。森林覆盖率35.9%,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蓄积量是7.6亿立方米,列全

国第六位,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第二位。此外,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是潜在的森林

。吉林省森林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树种繁多,珍贵树种丰富。在全国植

被区划中,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因而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树种十分丰富

,比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种属成分丰富,特别是长白松(美人松)是世界上罕见

的稀贵树种,仅为吉林省所特有。二是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高,全省有林地平均

每公顷生长量约3立方米左右,比全国平均数高1立方米还多;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

积量约110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数高30多立方米,而且天然林占绝对优势。但是,

由于长期不合理地过量伐,人工造林又树种单一,珍贵树种和优良材质树种的面

积和蓄积量明显减少。林种组合也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约占80%左右,居绝对

优势;防护林占5-6%;特用林占4-5%;经济林和薪炭林合计不到5%。在林龄构

成上,幼龄林面积处于劣势,中龄林面积处于优势,成熟林面积又在急骤减少,而

且伐量超过生长量,长此下去,经过一定时期,可就有枯竭的可能。因此

,今后要把功夫用在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和整个山林的合理伐上。

在吉林省广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密布着大片大片的茂密的森林,它们是吉林

省的另一项巨大。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6.9万

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11亿立方米,森林

覆盖率为35.9%,占全国第六位。由于开发历史的不同和地形、气候的差异,吉

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

、哈尔巴岭、吉林哈达岭以及松花湖以北,茫茫林海,滚滚松涛,连峰续岭,绵延

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这里的森林植物带,因为气候冷湿,降水量丰富,适

宜林木生长,属典型的中温带森林区。长白山区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林

木就有100多种。针叶林以红松、云杉、冷杉、黄花松为主,阔叶林以水曲柳、黄

菠萝、胡桃楸、枫、桦、紫椴、糠椴、色木、青楷槭、榆、山杨为最多。长白山区

的森林大都为针阔叶混交林,其中阔叶树稍多于针叶树。针叶树中,红松分布最广

,约占二分之一。红松又称"果松",树身高大,一般在30米以上,可谓长白林海之

冠。其次为云杉和冷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地带。树干笔直,出材量高

,木质多呈白色,故人们通称其为"白松"。它常与红松混生。再次为黄花松,其性

好低湿,山谷低坡地带皆密生此树,是长白林海有树种,生长快,树势雄伟,

冠形规整,因为秋冬落叶,故人们又称"长白落叶松"。另外,还有一种以其亭亭玉

立的树干、绮丽优美的树冠而被人们誉为"美人松"的长白赤松,数量较少,多混生

于长白林海之中。红松材质精美,富树脂,耐水湿,不易腐蚀,在经济用材中声誉

最高,可供建筑、架桥和制造家具之用。云杉、冷杉色白质软,纹理条直,易于加

工,为建筑和家具良材,又是高级造纸原料。黄花松质重而坚实,抗腐力强,是制

造枕木,充作桥桩、电柱,乃至建造房屋的良材。长白赤松是北方理想的庭院绿化

观赏树种。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是长白林海中著名"三大硬木"树种。它们木质

坚实,纹理粗大美丽,是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理想用材。紫椴木质轻软

细密,是制造胶合板的重要材料。白桦树皮质地柔韧纤细,光泽明快富弹性,是长

白木画的原料。这些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以及伐迹地上营造起来的人工林,不仅

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几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而且为本省伐、制材等工业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3---吉林省森林概况 (2006年)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森林覆盖率达42.5%林业年创经济价值220亿元

近20年来,我省林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吉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都硕果累累,据测算,全省林业年创经济价值达220亿元。

森林总量增长,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省先后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5%,有林地面积达到1207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8.6亿立方米,分别比1983年提高8%、23.6%和12.8%。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九五”以来,全省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入45.6亿元,造林种草1405.8万亩,是建国以来投入建设总量最高的时期。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8万亩,兑现粮食0.95亿公斤,使13.4万户农民受益,为28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转移就业机会。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70万立方米,完成造林172.5万亩,分流安置职工11.2万人,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开始出现良性演替趋势。“三北”防护林经过三期建设、四期启动,累计造林775.5万亩,庇护农田3700万亩,基本形成了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创造性地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了生态草建设工程,成功地探索了乔、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累计完成生态草建设320万亩,有望于今年底提前6年超额完成生态草治理任务。

森林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有效维护了安全。以限额伐和“三个总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管理、监督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年净增长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到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林业局的表彰,并在全国推广了我省经验。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迅速提高,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下降,防治率由80年代的35.5%提高到70%。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7个,总面积达到6315万亩。依法治林水平明显提高,1983年以来,我省颁布实施了近30部地方性林业法规、规章,林业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下降趋势,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林地、林木管理得到普遍加强。

生态林业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年的保护和开发促进了不断发展的林业经济,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优势,积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林地经济、矿产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木制品、药品、森林食品、矿产品等一系列林产品加工体系,林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截至目前,全省林业拥有固定资产40.4亿元,累计生产木材已达1.2亿立方米,实现利税77.3亿元。据统计,2003年,林农年人均收入中有10元来源于林业,占总收入的65.8%。全省依托于林业生存发展的人口已超过350万人,围绕森林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已超过830亿元。

4---吉林省林业与保护 (2007年)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省(市、区)之一。为了保护森林及相关的野生动植物,我省在森林防疫、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林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使森林保护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森林防疫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生态林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调查监测、防治、检疫对象的普查及除治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我省是林业大省,也是森林病虫鼠害的常发区和重灾区,每年都有40余种森林病虫鼠害危害树木。病害主要有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五针松疱锈病,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等;毁灭性森林虫害如栗山天牛、杨树天牛、日本松干蚧,常发性种类如落叶松毛虫、兴安落叶松鞘蛾、杨二尾舟蛾、杨柳毒蛾、黄刺蛾等种群相对平稳,偶发性种类如落叶松叶蜂、分月扇舟蛾、舞毒蛾、栎毒蛾等;森林鼠害主要危害未成林造林地。

全省共有各级森防机构81个,其中省级森防检疫站1个,市(州)级森防站9个,省直国有林业局森防检疫站8个,其余为县(市、区、局)级森防检疫站。配备人员550余人,专职检疫员330余人。已有55个站建设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

森防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目标管理、工程治理等项工作,强化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每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75%以上,森林病虫害调查检测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产地检疫率90%以上。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护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和人民群众的植树造林成果,促进林业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全省80个县级森林火险单位中,属于一级森林火险单位的有41个,占总数的51%,二级19个,占24%。高森林火险林分面积达610多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76%。我省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防御边境林火烧入烧出任务也相当繁重。

全省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92个、成员1998人。其中,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由副杨庆才担任总指挥,下设副总指挥和成员26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厅,并建有指挥中心。森林防火办公室92个、691人,防火检查站733个、2294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41支、50人,义务森林消防队8349支、323960人,专职护林员10028人、兼职12106人。

现有了望台492座,有线电话318部,微型计算机147部,图文传真机115部,无线电台和对讲机7993部,森林消防车辆1821台,风力灭火机4885台,物资储备库306座,防火公路3183公里,防火隔离带20814公里。开通森林火情报警公众电话“96009”共47个接警服务点。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各级负全责”的原则,各地普遍坚持实施“全面预防,快速反应,重兵扑救,万无一失”对策,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狠抓严管,使防、扑火能力逐年提高。到2000年底,对比1981年前后两个20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8754次下降到2114次,下降了76%;受害森林面积由17.2万公顷下降到0.6万公顷,下降了96.5%;森林火灾控制率由19.7公顷/次下降到2.7公顷/次,下降86.3%,共减少森林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到2002年已胜利实现全省连续2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前正在向新的更高目标努力。

森林公安

森林公安机关是国家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保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维护林区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保障林业改革和生产建设顺利进行的任务。随着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森林公安机关的任务十分繁重。依据国家林业局严打整治斗争部署和我省毁林、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持续发生的形势,从2001年至今年春在全省林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相继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集中统一行动,“破案攻坚战”、“林海旋风”、“猎鹰行动”、“森林利剑”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确保林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交通道路和消防安全,使各项犯罪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效地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

吉林省有陆生野生动物436种。其中鸟类326种、兽类80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3种,约占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的17.5%。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75种,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大鸨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国际濒危物种的拯救与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有野生植物3890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种类的13%。

通过多年建设,我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地方性自然保护法律法规日臻完善。面对濒临枯竭的野生动物及愈加强烈的社会需求, 1996年起,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实行全面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长白山、向海、松花江三湖等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例”;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森林和野生动物、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6处,总面积21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其中长白山、向海、莫莫格、龙井天佛指山4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并在1994年与向海保护区一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通过保护全省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特别是有效保护了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林业系统主管的省级以上的森林公园24处,总面积200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5%。各森林公园和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投入,加大促销力度,提高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持续增加。仅2002年,全省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2亿元以上。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上,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发展野生动物饲养繁殖事业,提出了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的原则。目前,共兴办野生动物养殖场7000多户,饲养梅花鹿、马鹿22万头、黑熊2600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