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苏联解体成哪些国家

2.世界中立国有哪些

3.苏联解体成了哪些国家

4.请介绍苏联解体与东欧巨变

5.苏联解体后分为哪两个国家?

6.请问苏联解体有哪七个国家?

土库曼斯坦名存实亡_土库曼斯坦贴吧

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

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苏联正式解体,由苏联便成了综合体,由俄罗斯、白俄罗斯、苏联的东欧剧变开始,慢慢划分为十五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分为十五个国家,由于苏联的面积太大,横跨了欧亚大陆,因此国际上大致将苏联分为四个区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欧三国,高加索地区,中亚五国,还有波罗的海区域。

1、东欧三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2、波罗的海区域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3、高加索地区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4、中亚五国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5、其他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解体的时间标志:

1、一九八六年东欧剧变开始,执政党和工人党开始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问题,贪污腐败和践踏法律的屡屡发生,国家的公信力开始下降,民主化浪潮随着戈尔巴乔夫开始涌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国内开始出现了民主党派,***一党专政的局面被打破。

2、八十年代初的波兰团结工会上台,为了摆脱波兰境内物价上涨的困境,工人开始大罢工,团结工会随风而起,在背后西方主义的支持下加入到反对共产主义统治的队伍中,波兰虽然做出了努力维持国内和平,但是团结工会还是获得了大多数工人党的支持,登上了波兰历史舞台。

3、苏联***生命的终止,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夜,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发表了辞职演讲。当晚十九点二十五分,克里姆林宫的旗杆上,镰刀锤子旗缓缓飘下,换成了三色的俄罗斯联邦旗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前苏联解体成哪些国家

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分解成了十五个为国家。是十六个主权国家的联合。但是外高加索联邦现在归俄罗斯没有独立。苏联是在俄罗斯的基础上建立的,各国独立时间如下:

1990年3月11日 立陶宛独立

1991年4月09日 格鲁吉亚独立

1991年8月20日 爱沙尼亚独立

1991年8月22日 拉脱维亚独立

1991年8月24日 乌克兰独立

1991年8月25日 白俄罗斯独立

1991年8月27日 摩尔多瓦独立

1991年8月30日 阿塞拜立

1991年8月31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

1991年9月09日 塔吉克斯坦独立

1991年9月23日 亚美尼亚独立

1991年10月27日 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16日 哈萨克斯坦独立

注: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权力移交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俄罗斯联邦于1991年12月27日在联合国正式取代前苏联的席位,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苏联国旗也换成俄罗斯国旗。

敬请纳

世界中立国有哪些

1、前苏联分裂为: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共15个国家。

2、解体的都是好地方

剩下的除东欧部分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不适合生存和未开发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实力大减。

3、 苏联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减少了大约24%;俄罗斯以53%的人口继承了苏联76%的国土。

扩展资料: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

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在经济发展上,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参考资料:苏联解体-百度百科

苏联解体成了哪些国家

在世界近二百个国家中,已有7个宣布为永久中立,并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老挝、比利时和土库曼斯坦。

永久中立国,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

永久中立国

永久中立国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主权国家,因而也是特殊的国际法主体。其为根据条约或单方发表的宣言,不论在平时或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

请介绍苏联解体与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之后,被分解为15个国家的"独联体"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8·19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苏联的终结 在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后分为哪两个国家?

以下来自我的原创文章。

苏联的解体是有其必然性的。这些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程度越来越深,力量不断积聚,最终被偶然件所点燃而爆发。

有观点将苏联的解体归结为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结果。“和平演变”从本质上讲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是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大环境下敌对势力从意识形态上演变并分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手段。“和平演变”策略得逞的前提是这些势力能够在要演变的国家的上层建筑中找到突破口,而这些“突破口”可以存在于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对外开放领域。因此,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外部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便会随之而来,它无法从根源上避免,只能在开放后的接收环节上控制。开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要求,生产社会化必然会导致经济全球化,这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客观规律。苏联由不开放变为“开放”,这之间需要留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在这个缓冲过程中国家还需要不断调整政策以应对新形势。若是没有这个缓冲过程,多种不同意识形态间的交锋便会动摇社会的主心骨,从而动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闭塞僵化是“苏联模式”的突出弱点,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其目的是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扬弃否定的过程,需要吸收的是存在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的先进事物,并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加以改造地运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去,而决不是“全面改造”,更不是“全盘西化”。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一点认识的不足,为“和平演变”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更何况苏联竟把“政治变革”放在首位,这使得美国等敌对势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高地,大肆发射糖衣炮弹。但从本质上看,“和平演变”只是外部原因,它不可避免,却完全可以通过内部的协调而抵制。苏联的改革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关于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极端复杂性,一时间引发了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日趋无效化的监督评议机制、全面委任化的干部制度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

该体制使苏联的经济政治高度僵化,尤其是党政不分,使得领导集团无法广开言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参政议政。经济上忽视价值规律,用单纯的行政命令指导经济工作,丧失了市场的活力,导致全国上下片面的机械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背道而驰。苏联在发展问题上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逐渐用片面的、孤立的“数字化”与“一边倒”的发展代替全面的、综合的协调发展。

该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无法健康发展并贯彻于实践。苏共在这种体制中丢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的品格,把它凝固于党的文件、官方教科书和官方宣传品,变为离开人民生活和创造性劳动的教条律令,甚至变为个人升官发财和获取名利的政治标语,按照各种需要从不同的方面任意增删和曲解,一直走到只剩下空洞的招牌和躯壳,最终导致联盟大厦的坍塌。

该体制还使得广大“持不同政见者”渐渐失去了参政议政的权利,甚至还遭到过各种不公正的批判。苏联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成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大阻碍,“党政不分”日渐导致苏联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分化。斯大林试图通过所谓“肃反”机械化地将持不同政见者清洗掉,却忽略了客观世界变化的两条基本特征,即“联系性”和“变化性”。高度集中的体制并不可能将苏联与其他敌对势力完全隔离开,而且国际形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持不同政见者”总是会产生,而且还会以不同的形式产生。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一党专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苏共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的政策失误的体现。

该体制另外的一项突出的弱点是失去了人民通过批评调节国家政策中的失误的能力。列宁时期,中央监察委员会由代表大会选出,具有监督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权力,斯大林时期把其变成党中央的附属机构,使之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监督的权力。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苏联***的意志直接通过这种权力集中的体制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生活,国家受最高领导个人意志的支配程度很高。这种局面最初是的维护人民权利的民主制度的变形,***代表人民的意愿从而维护人民权利。但后来实际上大大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变为名义上的民主,实质上的专制。苏联的领导集团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变为人民的统治者,把人民赋予的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权力变为了实现和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权力。

干部制度委任化,也是苏联政治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失误。苏联建国初期以委任的方式向各地与各级岗位输送干部的做法沿袭固定下来,党、政、企及群众团体的干部层层由上级委派。从苏共方面看,中后期的苏共严重破坏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形成脱离人民和党内大多数的、由极少数人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导致苏共的“党内民主”具有两重性;甚至大搞“克格勃”组织,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所孤立。在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中,苏共离人民越远,离帝国主义就越近,最终变成了一意孤行的专政,丢弃了人民,也丢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其二,是由苏联内部大俄罗斯主义盛行造成民族政策的失误导致。苏联***和苏维埃长期无视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不思改革,还试图用强制手段“同化解决”民族问题,使得联盟内部各民族间积累了深厚的矛盾。“苏联”和“俄罗斯”渐趋同化,领导集团忽略了苏联宪法中15个成员国平等的原则,以“俄罗斯”的利益偏概“苏维埃联盟”各民族的利益。还是说苏联的国歌,17勃列日涅夫版《苏联颂》的第二句Сплотила навеки Великая Русь(伟大的罗斯民族万古长青),明显在“民族”问题上错误地作了文章。俄罗斯民族拥有着带有压迫性色彩的意识形态,“大俄罗斯主义”是不尊重联盟各成员国不同民族的主权之表现,它同时导致诸如车臣问题等众多民族问题后遗症。民族自治问题处理的严重欠妥,亦是苏联解体前期各成员国众叛亲离的导火线之一。

其三,列宁逝世后,苏联各届***都从不同程度上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做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准则,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粉饰现状,而不思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改造”,有些地方只是从形式上体现了“一大二公”,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发展问题一直没有被坚定地摆在议事日程的首位,且对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缺乏解放思想的勇气,缺乏发展的新思路。“超阶段”错误和“偏向失衡”错误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长期重心偏离,使得社会主义渐渐“走形”,以至于苏联6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渐渐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

其四,直接原因,是由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方向导致。他没有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设想加以科学的解释,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对***、社会主义的功过及其存在和发展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并且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回避诸多矛盾,尤其是对民族问题的不恰当处理,更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最集中的表现是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建设这一根本问题无法解决。而他却把改革失败甚至苏联六十余年来“失败”的原因统统归结为“政治体制的问题”,对过去的一切片面地否定。这一冲击使人们的思想顿时陷入极大的混乱,长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发生动摇,最终苏联的发展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

苏联解体前夜,人民中的觉醒者如是说:“戈尔巴乔夫的党完蛋了,而列宁的党还活着。”的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对整个社会主义学说不恰当的解释无论对苏联还是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已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认识并在苏联解体后一个时期中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

其五,是一、三、四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苏联***及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不到位、不深刻。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都究竟是什么,苏联领导者们常常在实践中忽略这些问题的本质,导致“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和“为共产而跑步二十年进入共产”。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决定了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不可以强加给它某种既定的趋势。这种“不深刻的认识”表现为“社会主义”仅仅是一个定义,人们只是按照它的规定来完成历史的作业。与任何在历史运动中出现、壮大和变化的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它的定义应服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而不是让客观世界服从它的定义。更何况社会主义学说的逻辑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后盾,而这个后盾的最基本、最明确的核心,恰恰又是概括了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唯物辩证法。

我们在处理“发展”的问题时必须要重实质,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搬起政治大锤狠命地凿击经济这块“可能性”的脆弱木板,故意让它像钢铁那样迸射出“现实性”的光芒。

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社会主义执政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它只是阐明了世界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对后人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发挥的价值更多的是理论方向的指导意义,而不是现实纲领的执行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精髓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丰富并发展自身。社会主义实践本身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并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将其付诸实践,需要克服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的不到位,导致发展方向的偏离,会在客观上构成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的内在原因,而具体在俄国人的实践中则表现为苏联的解体。

其六,是社会内部的主观原因,即俄国历史传统文化及旧俄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苏联领导集团中,也表现在人民群众中。历史文化传统总是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尽管推翻了封建王朝,但要彻底革除长期的专制制度在俄国人民头脑中形成的意识,从思想上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则还需要数代布尔什维克党人们的不懈努力。然而权力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出现,以及中后期的苏联领导集团在执政中不断出现的错误,渐渐在原本思想意识落后的俄国人民的头脑中萌发了苏联领导执政“换汤不换药”的想法。有观点指责“俄国的土地严重缺乏民主的养分”,“社会主义的在无法在这里健康生长”。应当看到,这种“缺乏养分”是苏联建立初期社会中的客观存在,但苏联人民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开垦这片土地,在不断探索中使民主的养分逐渐富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应是苏联中后期在主观上放弃了对这片思想土地的开垦促进了民主之花的衰败凋零。

其七,俄罗斯民族意识形态中“好决战”、“好扩张”的一面在苏联***的策略中尽显,尤其体现在矛盾广泛存在的冷战初期苏联主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上。如果说“冷战”是受动荡中的国际环境因素影响,那么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位***执政后期加速个人集权、排除异己的行为也一定多少夹杂了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民族性格中的这一面虽有运用成功的例子,如苏维埃成立初期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建设自己的国家,二战时期保家卫国决战精神的尽显等等;但民族传统中消极的一面一直没有得到控制,长此以往,还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导火索之一。

其八,俄国人民小农思想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不健全的社会形态中抬头,小农阶级的局限性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苏联中后期***带有“小富即安”色彩的维持现状式的政策出现。苏联***不但没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自我,通过自我批评与斗争克服自己的局限性,反而用带有自己主观意志色彩的命令统领一切,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无法贯彻实行。

以上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出发归纳出的苏联解体的几点主要原因。苏联的解体的这些原因,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在反思中加深对社会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更值得我们在日后的实践中扬长避短加以借鉴。

请问苏联解体有哪七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分裂出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15 个国家。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2、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3、在经济发展上,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4、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

5、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苏联解体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 俄罗斯 、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阿塞拜疆 、 格鲁吉亚 、 亚美尼亚 、 立陶宛 、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和 摩尔多瓦 。其中除波罗地海三国外的其他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 独联体 。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6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