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关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论文。要有摘要的那种。小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2.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

3.求生态旅游的价值及开发战略的相关论文

4.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

5.某地区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6.论旅游发展旅游发展论文

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论文_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论文范文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

摘 要:旅游是张家界立市之本。自开发旅游以来,已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本文针对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了该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旅游法制化

Abstract: The treling is Zhangjiajie sets up foundation of the city. Since the development treling, has built the quite good foundation, tourism prop status already beginning to ear.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Zhangjiajie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has discussed this city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ic strategy.

key wor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jiajie; Treling legalization

前言

张家界以旅游建市、兴市。1988年设市至今,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境外游客15.15万人次,增长3.99倍,实现旅游收入9.46亿元,增长44.3%。12年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达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已达27亿元。全市拥有旅行社50家,大小旅馆400多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31家,床位2.78 万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已实现三、二、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1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障碍因子

1.1 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张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目前,张家界市全民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1.2 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

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严重损害了张家界市的旅游形象。

1.3 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张家界市目前游客一般都云集于十分集中的、经过豪华包装的核心景区。对外宣传可逗留十天的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游客专门来一次张家界,旅游消费都不大。旅游是一次性消费,虽可以通过有力的促销手段为核心景区增加旅游人数,但短期内再次来游览的可能性相当小。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到当前的水平,已到了考虑扩大游客消费量的时候了。张家界核心景区范围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动空间,又增加了景点的承载力,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据专家测定,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10017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张家界的游客日容量为5885人。眼下张家界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这道警界线。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

1.4 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张家界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而立市。长期以来,着力开发以武陵源为主体的山、水、洞、林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湖南的旅游极品项目。但由于过度倚仗武陵源,对人文旅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影响了张家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5 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张家界市重开发轻保护,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在风景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并且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旅游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总理对此有重要批示:“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公署提出,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经变成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精耕细作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范围内,武陵源景区的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提请中国对景区内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给予关注,使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无疑是亮出了面临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删除的黄牌警告。

2 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策略

2.1 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把张家界规划建设成为独具湘西风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渝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争取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50万左右,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总体规划中应包括:①基础设施规划—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同张家界旅游市场相适应、相对接的规划和风景区、市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设施规划;②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张家界、袁家界、天门山、九天洞等景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③老景区的适度完善开发和新景区的建设规划;④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包括市区群众生活区,武陵源行政生活区,以及进入张家界道路两侧附近村镇、农村居民点的住房设计规划。总体规划要体现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2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2.1加强对现有旅游法规的执法检查

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执法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无证导游、宰客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

2.2.2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技术法规是旅游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规范服务行为。当前,在旅游企业中要加大ISO9000服务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使企业获得国家认可的“免检”证书,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2.2.3 加强地方旅游立法工作

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旅游法规的同时,要针对旅游全行业特别是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制规章,从大旅游、建支柱的角度,对旅游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旅游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实行全面依法监督管理。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为张家界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强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要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是景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谓三权分离就是要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只有使这三权做到了真正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促使旅游企业效益不断地提高。在改革中,要以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建立现代旅游业制度为目的,以带动旅游企业发展为重点,使景区旅游企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主体,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4 强化旅游保护意识,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续,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地带。对景区内的武陵源区和区直机关单位也要考虑迁移到市城区。严禁破坏景区内一草一木,禁止砍伐树木,对枯倒树也要保护好,不得动一枝一丫。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景区内实行环保车辆运营,严禁社会车辆入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2.5 强化旅游西线开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线地区旅游景观多精品,是对核心景区与东部游线的重要补充。强化旅游西线开发,能够有效地分流客流,削压旅游峰值人数,减轻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缓解保护与过度开发的矛盾;加速旅游西线开发,同时能够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扩大游客的消费量,盘活西线现有旅游资产。故此,实施西线开发,将对张家界市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西线开发,要针对西部交通“瓶颈”效应的劣势,加强有形资产的合理配置,首先解决西进通道这一关键问题;针对西部区位的劣势,实现无形资产的共享,给西线创造更多发挥张家界这一品牌效应的机会,给巨大的无形资产以有形的载体,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淡化行政区划,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开发。

2.6 强化人文旅游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张家界市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一样丰富,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宇闺中。张家界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强化人文旅游开发,一要突出湘西民族文化,包括湘西民间艺术、民族音乐、戏剧、湘西民族建筑、湘西民俗、歌舞等,把湘西民歌山歌、阳戏、花灯戏、土地戏等极具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表演加以开发利用;二要突出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等,修复天门山寺,恢复普光禅寺香火等一批宗教活动场所;三要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点,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把有关各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蕴。要以市城区为重点,开发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人文项目。

2.7 强化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遵循旅游经济独特的发展规律,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实现由大投入小产出向小投入大产业、不投入也产出的阶段转变,大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目前,张家界市缺少四、五星级功能配套的宾馆,缺少高尔夫球、网球和游泳池等配套体育场馆及综合性的文化场所,正在组织策划中的飞机场扩建、火车站升级改造、张常高速公路、张罗公路、张清公路二期、峪园公路等以及按“全面净化、重点绿化、主街道亮化、整体美化”标准规划的城市“东建西扩”、城市中心广场、旧城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将在短期内上马,这是加快本市旅游发展的必然。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张家界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建市晚,底子薄,但起点高、发展快,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作为湖南旅游产业的龙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结合,引进内资外资并举,做到“项目要成熟、政策要到位、环境要优化”,实行引导,市场运作。

参考文献:

[1]徐飞雄.湖南旅游业[M].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

[2]杨洪.湖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见:陈复等主编.中国人口、、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湖南省旅游局.旅游情况[Z],1999(15).

[4]杨洪.张家界市旅游西线开发构想[J].桂林旅专学报,2000,11(2).

求一篇关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论文。要有摘要的那种。小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现有辽、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类建筑的72.6%,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18处。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的,变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同时也日益凸显出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的问题,重景观轻文化、有景观缺文化、好景观差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在靠有形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山西历史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作为对传统中国人十分陌生的旅游产业也顺势而生。在这个阶段中,谁能够率先开辟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无我有”。只要哪个地方能拿得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它就有竞争力。

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的地方纷纷将开发为旅游景观,没有的地方也想方设法开辟人造景观作为旅游之用。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每个地方都有了初具规模的旅游项目。为了争夺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势宣传,旅游市场的竞争发展为广告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有我响”。大家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但是哪家的广告刺激,宣传到位,它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旅游而且见多识广的游客愈来愈多。以往单凭广告宣传的做法已经不足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旅游市场的竞争又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即文化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同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响我特”。景观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成为决定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在景观硬件条件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谁能够在弹性空间较大的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出奇创新,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防止山西旅游景观趋同化的迫切需要。

旅游景观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没有个性特征或失去个性特征的景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就山西情况看,一些旅游景观正自觉不自觉地走人趋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误区。以民宅大院为例,仅晋中地区就有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大院十余处。几座先行一步的大院,从宣传推介、布局陈设到经营运作几乎都一模一样,甚至每个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说词:“皇城看故宫,民宅看x家。”这种趋同思维不仅未能扩大景观的知名度,反而让游客生出许多疑问。笔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问到,你们山西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实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倘若能把这些特质提炼并展示出来,将形成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大院文化。目前这种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游景观的生路越走越窄。

打造个性化旅游景观的关键不在硬要素而在软要素。所谓硬要素,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物质要件,这方面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多投入多产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谓软要素,就是附着在景观之外,渗透于景观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观文化。景观的硬件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观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

经验证明,景观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文化而不在硬构件。尤其是处在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旅游景观,很难单纯依靠外部形态给人以永久印象。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既是旅游市场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景观群体走出趋同误区的根本出路。旅游景观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营造景观文化上下工夫。

(三)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保存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2004年10月,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突然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对历史遗产生存状态和经营方式的反思争鸣。从景观文化角度讲,平遥古城墙的遭遇至少带给我们如下两点启示:一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当我们将其变现为文化资本时,一定要格守适可而止的原则。如果过度开发,甚至将历史遗留当做“摇钱树”,将会过早地失去我们对子孙后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场所。二是历史遗产也是有生命的客观存在,需要给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护。否则,再有生命力的景观也会在滚滚红尘中毁灭或夭折。因此,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本质上是营造有利于景观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景观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一个没有统一界定的概念,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但就其本质而言,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人把人性加于自然之上,从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结果。

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一个具体的旅游景观中,景观文化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景观的历史渊源。任何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为附着的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失去历史人文价值的景观将变得毫无存在的必要。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

(二)景观的代表符号。景观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符号是一个广义概念,具体说就是景观的物质存在,如景观的楼台庭院、楹联铭赋、字画碑刻乃至布局陈设等等,都可看作是一个个具体符号,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景观的固态文化内涵。

(三)景观的独特仪式和活动。作为旅游景观,仅有固态文化符号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景观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活动。比如,在晋城皇城相府举行的皇帝人城仪式,在平遥古县衙演义的县官断案场景,还有一些旅游景观开发的民俗表演项目,都是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景观活态文化内容。

(四)景观团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规范。旅游景观是由具体的人群经营管理的,景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景观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来体现的。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人们对一个景观的认识同样如此,不仅要看该景观向社会怎样宣传、怎样承诺,更重要的是看经营景观的团队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景观全体员工在为游客服务中体现出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内涵,让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该景观的优秀文化。

三、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形环境。有形环境是构成景观文化的基础因素。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景观实体为依托,景观文化就无从谈起。景观的有形环境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是景观的建筑、文物、设施等。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景区的外部氛围。以山西情况看,眼下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的内部环境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尽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区,游客一下车就遭到各种促销者的围追堵截、死缠硬磨,使景观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

(二)符号系统。西方学者怀特指出:“‘符号’可以定义为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事物。”因此,符号的应用便是文化的产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景观文化归结为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具体讲又分为两个子要素:一是固定符号,即游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和分享其价值或意义的物化标识。二是流动符号,如景观纪念品、名信片、地图册等可供游客携带的文化标识。坦率讲,山西目前还远没有形成拥有完整符号系统的旅游景观,符号要素是每一处景观都需要认真补课的项目。

(三)阅听文本。作为景观文化的要素内容,阅听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视觉文本,二是听觉文本,三是网络文本。视觉文本包括向公众开放的景点和实物,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和欣赏的方式,以及组织游客参与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听觉文本包括解说词、现场答疑、背景声乐等。网络文本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景观信息数字化、动态化。好的阅听文本,能够反映景观全貌,帮助公众识读理解景观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带给游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记忆。山西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目前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阅听文本,尚处在建筑加导游的初级阅听层面,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阅听需求,这也是我们急需弥补和完善的。

(四)导游团队。“旅游旅游全靠导游。”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导游在景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导游是景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导游就会把什么样的景观文化带给公众。前不久,笔者去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桂冠的五夷山参观考察,景区的九曲溪竹排导游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水上游览过程中,导游逢景必讲,每问必答,而且将每处景点的意义和价值与当今社会生活相联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据了解,五夷山风景区为了将竹排游这一黄金项目做大做强,专门举办旅游专业班,从毕业生中挑选年轻力壮而又善于表达的男女青年担任排工兼导游,通过他们的沿途解说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东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与景区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分不开的。事实说明,导游团队是景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人文关怀。旅游景观是特殊的人文活动场所,人文关怀在景观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具体说就是八个字:安全、便利、诚信、兼顾。所谓安全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公共危机的处置预案。所谓便利就是要在景观游戏规则和服务设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所谓诚信就是要千方百计兑现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方方面面的正当需求。所谓兼顾就是对待贵宾和群众、团体和散客要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

四、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认识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目的是要解决如何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问题。就山西而言,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景观文化意识。旅游产业也是文化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目前,许多地方尝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甜头,舍得在旅游景观建设上花工夫、下本钱,但还没有对旅游景观文化建设问题引起应有重视。殊不知,旅游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部分不在于物质性价值,而在于文化审美价值。不重视景观文化的开发利用,就不能产生持久的旅游资本,在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训的。如果真正重视旅游经济,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像重视景观建设那样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做到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开展景观文化研究。景观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内容,需要一定的学术理论依据和支撑。目前,山西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单位很多,但还没有专门从事景观文化研究的机构。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观文化项目列人课题规划,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先从全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从个案人手,诊断景观文化缺陷,丰富景观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整个旅游景观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第三,制定景观文化政策。景观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旅游景观文化发展纲要,统一景观文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罚措施。通过总结经验,选树样板,营造景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用优秀景观文化全面塑造山西旅游景观的崭新形象。

总之,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是一篇事关山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山西在利用独特的历史优势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方面做的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此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人的讨论。

5A级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4A级景区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是一家佛教艺术馆。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北侧双林寺。双林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艺术馆。

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衙博物馆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

中国票号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芮城县永乐宫旅游区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化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

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

你好

循环经济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对山西省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

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旅游业发展的

早期,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

发展,很多地方的旅游被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给环境造成了重大

的影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实现经济活动的

生态化,改变旅游发展“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这

种要求与以旅游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是一致的。对于旅游丰

富、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理论

1.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

济发展模式,它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

动中把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限。它是按照—产品—再生的流程对物资

和能源进行利用的,实现低开、高利用、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方式,是一

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

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Reduce),这一原

则针对的是系统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

量,遏制消耗的线性增长,从源头上节约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

排放。二是再利用(Reus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旨在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的污染量;三是再循环

(Recycl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输出端,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

后重新变成再生,回收利用,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中。通过发展循环

经济贯彻3R原则,必将使以更小的自然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预期

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社会水平的节约型社会,并由此保证经济与环

境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生态环境也将与社会实现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体现在经济活动的3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

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3个层面分别是企业层

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

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园区;社会层面

(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

环。

1.2循环经济对旅游业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

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因此,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意

义重大。

旅游属于人类共用的自然、社会,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对旅游进行系统地、综

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发展旅游循环

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利用率,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增

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效益最大化和代内、代际、区际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旅游

的开发与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

2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山西省旅游概述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

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

积淀和历史遗存,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

国的11.5%,位居第一。自然风光也很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旅游深厚

丰富。但是,山西旅游业落后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无论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还是从旅游外汇收入

看,我省旅游业均在第25位~27位之间徘徊,而且呈下滑趋势。1999年

山西旅游业收入66.4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全省接待海外游客

137785人次,排名第28位;全省创汇4256.83万美元,排名第21位。从

表1也看出,在中部六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中我省也是靠后的。因此,在旅

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

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山西旅游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在旅游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

中,人们高强度地开发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

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对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如,一部分

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

受到损害。

2.2.2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不合理

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导向性比较强,人们只注重对现

有的开发与利用,毁林建宾馆、旅店、寺庙及人为景观。缺乏生态意

识,在破坏环境的同时,破坏了旅游环境的整体美和文物景观的原始文

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规划不合理,盲目建

设,使得一些人文景观重复建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浪费。如对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考察不详,使得山西省内在清徐等地建了

多个“三国城”等旅游观光建筑,浪费可见一斑。

2.2.3忽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现代旅游浓烈的商业气息和拥挤的客流,对山川、森林、民俗等造成

了破坏,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使主要旅游景点不堪重负,大部分景区为增

加经济收入都没有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造成过度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近几年来游客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每次黄金周旅游预报中,平遥几乎都处于一种超饱和的状态。2004年

9月下旬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刚结束,又迎来“十一”黄金周,在经济利

益驱动下,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对古城墙加以维护,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有

所限制,纯属粗放式、掠夺性经营。

2.2.4旅游业发展水平低

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而山西省每逢

黄金周,往往出现游客多而服务、设施跟不上。食、住这两大产品直接影

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2002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8880家,五星级酒店175家,四星级酒

店635家,三星级以下807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

等地。而山西的星级酒店共有220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为空白;四

星级16家,占全国的3%;三星级以下204家,占全国的3%。相比广东省

东莞市每个镇都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

平之低。2002年末山西省与部分省份星级酒店数量见表2。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低,还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

状况。2002年山西国内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6位,而国内旅游收入却排

第22位。游客在山西的平均天数和人增多消费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

旅游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西旅

游业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的文化价值、

商业价值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休闲度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滞后,旅游业的

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循环经济理念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3.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完成消费过程后物

质与能量的循环。

要求引导,经营者和公众共同参与,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

现。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的重要前提。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必要的循环经济

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

利的现象出现。全国人大已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

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

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加快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

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而不至于仅停留在概念

之上。

3.2区域层面

区域层面(中循环),即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

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和消费的

循环体系,以3R原则为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同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形

成产业链,实现共享,以提高利用率。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山西旅游业要打破地域界线,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县与

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

有、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

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共享和客源共享。

同时,还要发挥各区域的优势,通过区域联合的方式把区域内的

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循环利用网络系统。以预

防污染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实现山西旅游

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3.3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

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

要求饭店经营者、游客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如,在旅游企

业推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物质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减少

对的破坏,减少产品和服务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将单位旅游产品和旅

游服务的各项消耗和污染排放限定在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使旅游企业

内部的综合、循环利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

业为核心,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

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

“3R”原则(见图2)。

4结语

旅游在发展初期被誉为“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山西这样一个

环境特殊的省份,如何解决恶化趋势,并使旅游得到更好的利用,是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循环经济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

的途径,这对山西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2(1):84-85.

[2]韩小平,佘可文.山西省旅游系统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07,19(4):49-52.

[3]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

究与开发,2006,25(4):89-93.

[4]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40-42.

[5]邓学芬.四川旅游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4699-4720.

[6]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6,38(5):58-62.

[7]刘秀英,张小明.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

(8):175-176.

求生态旅游的价值及开发战略的相关论文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 范文 一: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动植物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范文二:促进鄂西生态 文化 旅游圈发展的政策建议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18.55%和31.75%,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35.2%,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民俗宗教、购物、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永续利用

 一是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制作、动漫、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制作、动漫、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优势,推动建设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

旅游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多种方式和作用表现出来, 其中中国旅游的分布规律所蕴涵的意义是非

常值得探讨的。

、中国旅游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调查,无论是单项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但现有旅游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

某地区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利用方

式对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论旅游发展旅游发展论文

我我是安阳人,对安阳的旅游开发利用很了解。现在我我想谈谈我对安阳旅游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近年来,安阳美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继太行大峡谷的甲骨文红旗渠的殷墟之后,还有中国文学博物馆和曹操的墓,现在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安阳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安阳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但是,与安阳市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安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还不成熟,旅游业还处于初步萌芽的后期阶段。我查了一些资料:2008年,安阳美国的旅游收入仅占该市的5.03这不仅比焦作低5.88个百分点。美国,但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个百分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门票超过9000万元,而安阳殷墟不到1000万元。明显的差距引起了关注安阳旅游的业内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观评价安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如何促进安阳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让让我们谈谈安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1.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1)丰富的旅游,文化景点与青山秀水相得益彰,三千年来,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它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迷人的名胜古迹,如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和城市建设在内的商文化,以及《周易》的诞生地巴厘城。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在武学和武术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名人和圣贤。周文王吉昌在巴厘演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飞诞生在安阳汤阴县。还有反映风景名胜古迹的青山秀水。太行大峡谷是由勇敢、危险、陌生和美丽,四面环山,平湖碧绿;被誉为人间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原始古朴,景色奇特。(2)优越的地理位置安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地理优势明显。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交界处,东临齐鲁黄河,西接太行山西,南接新乡郑州,北隔漳河与河北相望,距省会郑州180公里,首都北京500公里。国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便捷,辐射力强。即将开工建设的京广铁路、唐河铁路、唐太地方铁路、京港澳客运高铁、长日铁路连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琳高速、107国道、219国道、302国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市场空间大,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发展规律来看,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消费需求就会迅速扩大,旅游业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2008年,中国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而河南美国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这表明包括河南在内的国内旅游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的不断提高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的消费结构正在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和健身旅游转变。新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含着弯道超越、跨越的历史机遇。(4)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河南省委、省高度重视

2.安阳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和威胁(1)主导品牌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品牌建设重点不突出,尚未形成享誉全国的拳头品牌和主导产品。现有的殷墟博物园、八里城等景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及性差,入住性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旅游项目设计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产业链有待拉长。目前,安阳美国的旅游收入主要来自门票,但游客文化购物消费不够,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安阳大部分美国旅游景点管理水平低,文化项目雷同,缺乏性和参与性。观光主要是爬山,参观寺庙,聊风土人情。休闲只能提供简单的住宿、、钓鱼等活动,这可以不要见游客休闲、文化体验、学习考察,可以不能吸引回头客。此外,作为旅游大市的安阳,旅游购物收入占比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游商品发展滞后,游客主要购物对象为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乡村手工艺品,文化内涵较低,类型单一。(3)对外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强,方法手段有待创新。围绕旅游的对外宣传营销力度较弱,方法手段不够丰富。目前,除了殷墟博物馆、红旗渠等少数景点外,安阳下辖县的景点宣传推介比较薄弱,在新闻媒体上的广告也不多。另外,很多新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尝试过,很难完全覆盖各类旅游群体。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4)旅游服务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设施不完善。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道路较差,景点之间缺乏专业的旅游线路,停车位可以Idon’我不能满足旅游季节的需求。第二,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景区厨房、厕所卫生条件远未达到预期标准,对苍蝇蚊子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能为散客提供医疗、金融保险、加油、维修等综合服务的中高档涉外酒店、餐厅、游客服务中心相对匮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度,限制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5);先发优势周边城市的城市化给安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安阳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占据先发优势。河南旅游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成功探索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等著名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了郑汴洛s三点一线黄河太行山游。一方面,为安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为区域联盟、共同繁荣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安阳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安阳人,我知道安阳的旅游还有很多任务等着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1.我觉得安阳需要全面细致的创意策划和科学的策划。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旅游精英来安阳参加创意策划比赛。冷杉

加强重点景区、星级酒店和大中型度村的规划管理,科学安排景点和线路,注重周边环境和文化品位。2.安阳的标志性特色很少或者没有,或者说不够显著。打造旅游形象,关停其实在于宣传,从而进一步利用好独特的旅游四大品牌如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并向外界大力宣传。借助我们四大品牌打造代表安阳的旅游符号和城市名片旅游形象。3.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可以不要局限于门票。可以重点打造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购物项目,拉长产业链。借鉴香港迪士尼乐园、深圳欢乐谷等国内外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做好旅游六要素。用高层次的创意实现产品创新,让游客获得物超所值的体验和享受,从而延长逗留时间,超越门票经济。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旅游市场份额。(1)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高频度、立体化宣传,树立安阳旅游形象。(1)策划安阳名胜相关的**电视剧,提高安阳知名度。二是制作安阳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重要旅游客源地及周边县市新闻媒体投放,提高安阳旅游在全国人民中的认知度。第三,印刷出版相册、、书籍等。有关安阳的名胜古迹向更多的游客展示了安阳的独特魅力。第四,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新渠道,定期开展广告宣传,使安阳成为游客和旅行社关注的热点。(2)定期策划开展专题活动,宣传推广安阳旅游产品。一是举办专题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河报》等重要新闻单位全程报道,让安阳旅游品牌逐渐在全国闻名。二是在重要旅游目的地定期举办专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如殷商文化旅游节,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感受红旗渠精神,走进安阳旅游在郑州、北京、香港等地宣传推介安阳旅游,吸引游客到安阳旅游。(3)加强与当地旅行社和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拓宽市场。第一,加强与当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阳。与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办事处、联络点、合资企业等方式输送游客到安阳。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荣共赢的格局。比如联合新乡、鹤壁、济源、焦作、邯郸等市实施南太行旅游协同发展、统一营销,积极打造南太行联盟。5.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以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营造优良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提升道路、通讯、水电、住宿设施。6.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第一,引进和培养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对于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主要引进外部大脑;对于日常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二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对旅游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导游、酒店接待、餐饮服务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第三,开展v

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必须与资金投入挂钩,这关系到经济问题。其他行业的合作,包括重工业和加工业,也需要的大力支持,大力宣传吸引外资,在河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期间,我们将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对我们安阳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每一个安阳人的积极配合,特别是的英明决策,让安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阳人,我为安阳今天的蓬勃发展而自豪,为安阳的未来和近期的努力而欣慰。毕业后有在安阳发展的想法,为家乡尽一份力。我相信安阳的明天会更好。总有一天,我会走在安阳街头,五步就能看到游客拍照,十步就能看到外国人点头称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示范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疗养、休闲、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永久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国际海滨度胜地。与此同时,国际地理联盟(IGU)和国际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社会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的开发、开发人力、保护绿色、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厅、五书记铜像、领导风格雕塑园、周恩来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社会影响,并获得了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第一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党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西柏坡是著名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地方委员在地,也是中国大规模奴役军队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书记,朱德、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为首的地方党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歼灭和整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为国民党蒋介石的彻底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中国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中国***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在的讲话中,他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中国指明了道路美国社会主义的反应和建立。

周恩来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党和进入北平、约束全中国的第一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为第二代表的中国***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党内和军队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同志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国家和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中国***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国家旅游局发《中国土地法大纲》,年底地方办、国办发《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国家和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矿产、绿色食品和旅游。全国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

2。4地理位置交通绝对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最好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很差。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优秀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优秀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红军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应抓住党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与自然、文明、绿色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引导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最低的排污成本获得最大最好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