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博物馆年鉴_北京市博物馆数量
1.博物馆归哪个部门管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编号:98EKG001)。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负责人,时间1998~2000年,项目变化:98JD780002)。
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古学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项目编号:02JAZD780003)。
4.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朝历史、考古、边界与政治”(参加者,时间2001~2004年,项目编号:01JBZ810001)。
5.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工程专项研究基金项目——“中国与朝鲜半岛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5年)。
6.吉林大学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项目负责人,时间1995~1998年)。
7.吉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东北石器时古”(项目负责人,时间2001~2003年,项目编号:2001XX009)
8.重庆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横向委托项目——“老关庙遗址发掘与整理”(项目负责人,时间19~2000年)。
9.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
10.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头堂包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年)。
11.重庆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重庆奉节县和尚坪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时间2002~2003)。 1.《东北石器时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中国东北旧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
3.《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1996年4月。
4.《中国东北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1.《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考古》1990年3期(合作)。
2.《1988—1989年辽宁阜新、彰武青铜时古的主要收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6期(合作)。
3.《半坡文化研究》,《华夏考古》,1992年2期。
4.《老官台文化再研究》,《江汉考古》,1992年2期。
5.《关于高台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青果集·第1辑》,知识出版社,1993年。
6.《论半坡文化的村落布局及社会制度》,《韩中考古学研究》(韩国),1995年第2辑。
7.《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8.《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获成果》,《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24日。
9.《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10.《泛论考古学分期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青年论文专辑》,1996年3期。
11.《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东亚玉器》第1册,香港中文大学,邓聪编,1998年。
12.《奉节县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辑》,知识出版社,1999年。
13.《吉林省新石器时代玉器初探》,《博物馆研究》2001年1期。
14.《史前经济形态的转化与突变——来自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个例证》,《博物馆研究》2002年4期(合作)。
15.《中国东北地区の新石器文化构造及びその周边文化との关系》,《东北ァジァにおける先史文化の比较考古学的研究》,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考古学研究室编著,2002年2月,日本。
16.《松嫩平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认识》,《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17.《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2月。
18.《重庆三峡库区新石器时古的新认识》,《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19.《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3年。
20.《重庆奉节先秦时期考古的主要收获——来自长江三峡库区的两个考古学个案研究》,《史学集刊》2004年3期。
21.《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文物》2004年8期。
22.《东北地区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4期。
23.《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求是学刊》2004年4期。
2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与“易名”——以“老关庙下层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概念为例》,《东南文化》2004年4期。
25.《考古发掘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容怀疑——与北京大学孙华先生商榷》,《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
26.《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合作,第2作者)。
27.《白金宝遗址四期说与白金宝文化遗存三段论》,《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8.《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4期。
29.《关于小河沿文化的几点认识》,《文物》2005年7期。
30.《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考古与文物》2006年1期。
31.《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学习与探索》2006年2期。
32.《从中坝和大溪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2006年6期。
33.《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2期。
34.《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1.《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2.《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3.《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4.《彰武县平安堡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
5.《阜新县平顶山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
6.《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4期。
7.《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5期。
8.《肇源县拉哈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文物出版社,1995年6月。
9.《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19年1期。
10.《奉节县老关庙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
11.《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12.《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1期。
13.《四川省奉节县营盘包东汉土坑墓清理简报》,《江汉考古》,1999年1期。
14.《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5.《四川奉节老油坊遗址试掘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6.《四川奉节三峡工程库区砖室墓清理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17.《奉节县新铺商周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18.《奉节新铺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9.《奉节县头堂包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0.《奉节县刘家院坝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1.《奉节县和尚坪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2.《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合作)
23.《重庆奉节老关庙遗址土坑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8期。
24.《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25.《奉节县和尚坪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26《奉节县头堂包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科学出版社,(合作)。
博物馆归哪个部门管
马慧先
马慧先(1929.2—2014.5),别名佛慧,笔名天澈,号百花室主,祖籍江苏武进,生于上海市,当代著名画家和工艺美术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荣誉馆员、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广西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士、“C、中国民主同盟成员、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艺海回澜社名誉社长。自幼随父亲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学习绘画,擅画花卉、仕女、草虫走兽。历任广西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南宁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首任会长;曾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高级书画师、学术委员。1990年因“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受到国家轻工业部嘉奖表彰。主要作品有《秋趣》、《天女散花》、《百花竞艳》、《十分春色》等。
中文名:马慧先
别名:佛慧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9年2月10日
逝世日期:2014年5月22日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荣誉馆员称号
《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
受国家轻工业部表彰
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称号
(1951-2006)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
《马慧先画展》
代表作品:《秋趣》,《天女散花》,《百花竞艳》,《紫云》
籍贯:江苏省武进市
斋名:百花室,紫藤仙馆
笔名:天澈
人物简介
马慧先,别名佛慧,笔名天澈,号百花室主。1929年生,江苏武进人,当代著名画家,广西博物馆荣誉馆员、广西文史馆馆员、“1951-2006优秀文艺家”。马慧先系国内外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之女。自幼随父学画,得其真传,擅画花卉、仕女。曾先后就读于桂林美专(现广西艺术学院前身)、西江文理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历任广西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南宁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广西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士,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南宁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南宁市文化艺术协会理事,南宁书画院顾问,南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曾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书画师学术委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宁书画院高级书画师。
作品风格
马慧先画风清丽隽秀,继承其父万里先生雅俗共赏的小写意风格。其作品多为花鸟草木、走兽虫鱼,其中尤以紫藤、百花、葡萄、仕女题材最多。“其作品落墨洁净、设色妍雅,有乃父之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参事室语
马慧先女士的作品呈现出来的品质即是她个人修养、处世心态的体现:清净、洁雅,不落尘俗。她的画风承袭马万里先生一路的工兼写,既讲究物象造型的精准,又力求突出笔墨的层次和效果。但对于小写意她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相较马万里先生作品中的老辣苍古与厚重遒劲,马慧先女士将女性独有的细腻温婉触觉融入了她的画中,使得作品更显鲜活饱满、优雅华美;她的线条行走功力极深,这得益于她在青少年时期对名家名作的刻苦临习。坎坷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风格也有影响,她将坚韧的性格铸入画面当中,行笔一气呵成,绝无拖沓。
鸟兽虫鱼、花卉果木及仕女都是马慧先女士最为擅长的创作题材,所以她的作品种类并不单一。这就向大家展现了马慧先女士在绘画题材方面的全面及其作品的多样性。
艺术评价
江南大儒钱振煌先生之子、原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副、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钱小山曾赠诗慧先:“江南正是艳阳辰,千里归来画境新。留得乾坤清气在,一支彩笔有传人。”意在赞美马慧先画承家学渊源,不枉马万里先生一世艺坛美名。(注:马万里曾是钱振煌(名山)先生的得意门生。)
著名诗人、书法家虞逸夫也曾题诗寄赠:“小山题句慧先画,艺苑_春韵事新。终古阳湖灵气在,文章绘事总惊人。”
如霜的鬓发,微弯的脊梁,简朴的衣装,眼中蕴含着平静,脸庞上写满了沧桑,这就是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家马慧先女士。
马老出生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常州,三岁丧母,自幼跟随其父马万里先生飘泊于大江南北。马万里先生精于金石书画,名躁宁、沪,饮誉海内外。马老在丹青翰墨中耳濡目染,操笔研墨实属自然。她擅长画花卉、仕女,对画观音情有独钟,甚是虔诚,故又名佛慧。
学业之人,天赋不可或缺。然而马老更坚信“勤能补拙”这一至理名言。从抗日战争末期至五十年代初,马老曾先后在桂林美专、西江文理学院及中央美院学习,她的艺术成就不仅得益于家传,更有赖于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实践。
马老曾担任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宣传干事,负责组织展览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12年;任南宁市邕剧院美工8年;在南宁市工艺美术厂从事美术设计12年。在漫长的岁月里,马老经历了沉浮起落,饱尝过各种艰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丧失伴侣、同道的惨痛。面对不幸和苦难,她从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寻觅心灵的慰藉,用平和宁静的心境去感悟人生,用爱心和坚毅继续扬起生活的风帆。
马老衣不重,粗茶淡饭,对物质生活无过多的要求。她讲信修睦,以诚待人,很少与人争论。对待创作,马老的态度却是一丝不苟:在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笔精墨妙、活色生香的境界的同时,她要求画面整洁、干净,绝不拖泥带水、随意的东涂西抹;每逢作画,她都用新鲜的颜料和墨汁,脏了的或干了的颜料和墨汁必定弃之不用;作画之后,也一定要把绘画用具洗得干干净净,以便下次再用。
马老的作品曾经在《美术界》、《中国书画报》、《江苏画刊》、《广西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数十次在国内外展出及获奖,并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马老的作品,虽不乏大家、名人的赞誉,但她始终淡泊从容,不事张扬,不矜其能,既不书美,更不讳恶。
由于解放前的战乱及十年,马老的早期作品基本上失散殆尽,今天结集成册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后创作的。虽然《慧先画展》只是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小花,但它展示了马老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是她对美的理解,也是她美好情感的展现,正所谓“画如其人”。2008年春天,马老就八十岁了,能够在耄耋之年把健康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读者,马老是深感欣慰的。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衷心祝愿马老永葆艺术青春,用鲜艳的色彩和美妙的线条继续描绘和谐、和美与和睦!
--摘自广西文史2007年11月特刊《马慧先画展》引言
从艺经历
马慧先于1952年结束学校生活后,即从事群众美术工作。1952年8月至1964年1月在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任宣传干事,配合当时的各项政治运动,负责组织展览及辅导群众文化活动。1964年1月至1968年在南宁市邕剧院任美工,负责粤剧和邕剧的宣传,画宣传画。12年起在南宁市工艺美术厂任美术设计,先后负责商标设计、贝雕设计、国画创作及生产管理等工作。18年设计的《风景这边独好》等两幅贝雕画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获得好评。这时期所画的国画曾参加中国在意大利、坦桑尼亚等国举办的多次博览会,并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颇得中外人士好评。30余年来,作品发表于广西日报、荣宝斋、佛山报、中国书画报、江苏画刊、美术界等各种报刊、画集上,数十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全国及省级大赛奖。--摘自广西人民参事室《参事馆员风》
主要荣誉及获奖经历
作品“春满人间”、“水墨葡萄”分获《首届亚洲妇女书画大赛》一、三等奖;
作品“紫云”、“潇洒六如图”分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国际展)》金、银奖;
作品“十分春色”获《首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
作品“半空飞紫雪”获《中国著名书画家优秀作品联展》一等奖;
作品“满园春色”获《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作品展》银奖;
作品“唯有此花开不败”受邀参加《首届“中华杯”当代名家书画作品联展》获最佳参展作品奖;
作品“友谊之花”获《第一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一等奖;
作品“万象争春”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华夏之星奖”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大展》金奖;
作品“紫藤金鱼”获《跨世纪和平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
作品“红梅报喜”获在南京举办的《基泰“慈善杯”中国书画大展赛》金奖;
马慧先作品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桂林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广西政协、广西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建设银行、京西宾馆、江苏、武汉、湖南、四川、黑龙江、安徽、宁夏、广西、中央等文史馆、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民革中央、全国红色文化收藏联谊会等多处收藏。
1989年,作品“紫云”被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收藏;同年,作品“百花竞艳”被刊入《全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选》;
1990年,受国家轻工业部“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嘉奖表彰;
1994年,受邀成为中国江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1995年,“秋趣”、“听琴图”、“似曾相识燕归来”、“天女散花”等11幅作品载入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马万里三代书画选》;同年9月,作品“紫藤金鱼”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二等奖;
1996年,作品“群芳争艳”参加全国文史馆成果展并被总理等首长接见及合影留念;
19年,受广西电视台邀请参与《马家三代画春秋》的拍摄;同年3月,作品“九如图”参加于香港大会堂举办的《庆“三八”贺“九七”中华百名女画家美术作品联展》;12月被推举为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1998年1月,被南宁书画院聘为顾问;作品“仕女”、“虎”、“紫藤金鱼”等4幅作品载入南宁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出版的《中国画作品集》;同年,作品“紫云”入选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优秀作品选集》;作品“百事如意”获《纪念中国佛教两千年书画大赛》银奖;同年9月,受邀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
1999年,作品“水墨葡萄”入选《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作品集》;同年12月,受邀参加由广西政协办公厅举办的《纪念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书画展览》;
2001年7月,作品“紫云”入选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成立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12月,作品“九如图”入选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画册《女性画集》;
2002年5月,受邀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举办的《中国广西·日本熊本县友好书画作品展》,作品大受好评;同年6月,受邀参加中日两国为“庆祝中日两国建交三十周年”在广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日中书画·刻字艺术交流展》;
2003年3月,荣获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外名人文化研究、创作成就奖”;同年12月,书画艺术成果及收藏润格标准入编国家文物局与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书画藏典》大型书画文献;
2004年7月,作品获国家七部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书画联展》二等奖,并入选《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书画集》;
2006年,被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1951-2006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
2007年,作品“十分春色”参加“中华魂”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7年,广西文史出版特刊《马慧先画展》;
2012年8月,作品“群芳争艳”刊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副李康、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明明任编委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与广西区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联合主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广西》庆祝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画作品集(书号ISBN8-7-5494-0614-2/J·1658);同年9月,该作品入选由院参事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批准,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与广西区参事室文史研究馆主办的“美丽广西”庆祝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画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本次画展是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大活动之一,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获嘉赞;
2014年5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授予“荣誉馆员”称号。
2015年5月,为纪念马慧先女士逝世一周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编著,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慧先画集》面世;6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天澈遗韵·马慧先画展》暨《马万里画稿展》于“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3日上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展览展出马慧先110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其简介已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名人录》、《1949-1989年中国美术年鉴》、《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美术书画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辞书。
慧先大事记
1929年2月10日生于上海;
1931年母亲汤眉倩病故;
1936年-1942年间先后于浙大附小、西大附小、中山小学、桂林女中等校就读;曾于中学时期获得全省演讲比赛第一名;
1943年进入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业余学画张大千仕女;
1944年所作仕女图随马万里在梧州、桂林、南宁等多地展出;
1945年-1951年曾于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就读;
1951年-1952年赴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从左辉老师学习素描;
1952年8月-1964年1月在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任宣传干事,配合当时的各项政治运动,负责组织展览及辅导群众文化活动(1952年12月20日长子马腾蛟出世);连续十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1964年1月-1968年在南宁市邕剧院任美工,负责粤剧和邕剧的宣传,画宣传画;
1966年丈夫吕牧石辞世;
12年起在南宁市工艺美术厂任美术设计,先后负责商标设计、贝雕设计、国画创作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13年开始参加南宁市、全区及全国性书画艺术展览会40余次,先后展出作品100余幅。在江苏画刊、广西日报、广西工艺美术、南宁晚报、家庭之友等报刊上发表了“花卉”、“虎”、“紫藤小鸡”、“红梅报喜”等中国画作品十余幅;
18年设计的“风景这边独好”等两幅描绘桂林秀美风景的大型贝雕画选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获得好评;
19年10月父亲马万里病故;
1980年3月受邀加入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同年在广西举办父亲马万里先生的遗作展;
1981年与姑母马清和在江苏南京、常州等地举办马万里先生的遗作展;
1982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举办“马万里全家画展”;
1983年8月,参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少年基金会并捐赠画作;
年2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
1985年受聘成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9年,作品“紫云”被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收藏;同年,作品“百花竞艳”被刊入《全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选》;
1990年2月,受组委会特邀参加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首届亚洲妇女书画大赛作品展,一同参展的有张传彩、马文鸾、赵锡华、蔡瑞云、唐秀玲、孙燕、姜雪雁、钱淑英等;同年3月,受国家轻工业部“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嘉奖表彰;
1991年,为赈济在安徽省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当中受灾的灾区人民,参加“91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大型书画作品义卖活动,捐赠多幅画作;
1995年,“秋趣”、“听琴图”、“似曾相识燕归来”、“天女散花”等11幅作品载入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马万里三代书画选》;同年,参与编辑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万里书画篆刻集》;
1996年,作品“群芳争艳”参加全国文史馆成果展并被总理等首长接见及合影留念;
19年1月,为筹集中华文史基金,向捐款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捐赠画作“紫藤金鱼”;5月,作品“紫藤金鱼”获文化部19(文外函)204号文件批准、由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跨世纪和平杯国际书画大展》银奖;同年,受广西电视台邀请参与《马家三代画春秋》专题片的拍摄;
1998年,作品“仕女”、“虎”、“紫藤金鱼”等4幅作品载入南宁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出版的《中国画作品集》;同年参加黑龙江省抗洪赈灾书画展,捐献多幅画作;
1999年,作品“水墨葡萄”入选《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作品集》;
2003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广西文史研究馆建馆50周年馆员书画选》,受邀担任编委;
2006年,被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1951-2006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
2007年,作品“十分春色”参加“中华魂”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11月广西文史出版特刊《马慧先画展》;
2012年,作品“群芳争艳”入选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与广西区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美丽广西-庆祝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画展”,在广西博物馆展出。欧阳中石为画展献墨,一同参展的还有韩美林、宋雨桂、马万里、阳太阳、黄格胜、侯德昌、马振声、杨延文、龙瑞、孙戈、张复兴、郑军里、梁耀、罗鼎华等名家名作,并出席了“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该作品同时刊入《美丽广西》中国画作品集;同年10月,筹建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任会长,亲自主持会务工作;
2014年4月,委托家人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捐赠100枚马万里先生藏印及8幅名家题跋的印拓立轴共计108件珍贵艺术作品;5月18日,马慧先女士捐赠马万里用章及印拓立轴仪式暨“方寸之间显真章--马万里先生用印展”开幕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自治区博物馆授予马慧先女士“荣誉馆员”称号;
2014年5月22日晚20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宁市第二医院辞世,享年86岁。
相关人物
马万里
马万里(1904~19),原名瑞图,字允甫,又字万里,别署曼庐,晚号大年。斋名天地庐、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苏常州武进人,当代著名画家马慧先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早年曾于暨南大学、上海美专、中华艺术大学任教。1935年与黄宾虹同赴广西举办书画联展。抗日战争爆发后,于全国各地多次组织书画义卖活动支援抗战。1941年创建桂林美专。1944年离桂至重庆、成都、大理等处写生及开办画展,并继续从事美术教育活动。抗战胜利后,协助雷沛鸿发展广西地方教育事业。后移居北京。1960年应广西邀请返桂,历任广西文史馆副馆长、广西政协委员、广西美协理事等。
马万里在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造诣,其中以花鸟画作品闻名于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
吕牧石
吕牧石(1923—1966),原名吕英,号牧石,字子端,广西桂林人,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之婿,当代著名画家马慧先的丈夫,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1944年毕业于桂林美专,为中华美术会湖南分会会员,师从马万里、徐悲鸿等学习中国画、西洋画,擅长画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其作品独具一格,无不精妙,曾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作品个展、联展。1966年初期,由于受到迫害而不幸去世。代表作品有《黄山一线天》、《百代封侯》、《三峡栈道》、《刺破青天锷未残》、《万松岭上云开时》等。
吕牧石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为人朴实忠厚、刚毅正直,自幼喜爱绘画,因家贫10余岁时即卖画以助家用。1941年秋考入桂林美专国画系第一期,从马万里学习中国画。1944年桂林美专毕业后,即到永福中学任美术教师,1946年在桂林市平乐中学任美术教师,1948年为临桂两江潘山同志创办国民中学筹募建校基金捐献花鸟、人物、山水画约四十余幅,并在衡阳、长沙等地展出。同年秋到长沙与桂林美专同学唐道昌、湖南音专教授林雨禽、袁公亮等人筹办“东方艺术专科学校”任筹备委员,并为筹募建校基金捐献作品三十余幅,1949年春在常德、汉寿等地展出,并加入“中华美术会湖南分会”。同年美术节画展(3月25日)他画的《双孔雀》及与唐道昌合作的《望穿秋水》参加展出,在报上获得好评。解放后在西江学院绘画,1951年秋赴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西画系学习素描,期间从徐悲鸿学习油画。1952年秋在北京市石景山幻灯推广站任美工。1953年至1958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院任美工。1958年后蒙冤被管制3年,1960年6月北京市前门区法院撤消原判,宣告无罪。1962年回广西卖画为生,期间多次在区内举办个人画展。1966年初因在运动当中遭受严重迫害而不幸离世。
吕牧石的山水作品雄姿壮阔、奇伟险峻,其笔法遒劲苍健,运墨明暗相宜;其所作草木花果明丽清翠、活色生香;其所作人物走兽,形神俱到、灵动非常;其书法四体皆精,潇洒劲健。
“(万里)子婿吕英,生长山水奇丽之乡,天禀既厚,又得名师指授,宜其所画山水人物鸟兽之属,颇有奇气,迥异凡工,不幸逢多时艰,未得永其天年。”--摘自《马万里三代书画选》虞逸夫序
吕牧石先后师从马万里、徐悲鸿两位海派绘画大师,但其作品却与两位导师的风格大不相同。他的山水作品多有北派山水的风格,这是由于他自小勤于临摹百千家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刻苦研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其中,也融入了他自己刚正、耿直的性格及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绘画作品笔锋苍健、气势磅礴但又不失秀美,对细节的处理也很精准。
马腾蛟
马腾蛟(1952——),号苍驰,别号墨君堂主人、青云馆主,祖籍江苏常州武进,生于北京,当代广西著名画家。系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外孙,马慧先与吕牧石之子,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幼年开始随外祖父马万里习画,1964年11岁随母亲马慧先回到广西,13岁丧父。之后长期在广西文史研究馆任职。其画风承袭马家画派清新雅致、丰姿冶丽的特点,擅画花鸟鱼虫、人物景观。主要作品有《双寿图》、《苍海晨读》、《玉堂富贵》、《福上加福》、《荷塘跃鲤》、《李白醉酒》等。其作品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德国、南非、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地区广为流传,屡获嘉赞。
马腾蛟所作花卉翎毛明丽隽秀、生动有致;人物景观古拙朴茂、灵秀洒脱。笔墨十分严谨,画格清朗。既承家学渊源,设色妍雅、笔情超逸,又兼揽各家所长,开新一派画风。其书法潇洒挺健、笃厚清逸,“正”“草”“隶”“篆”四体俱精,结字舒展、体式端正、捐让得体。通晓诗词格律,好诗文歌赋。其所作诗词语言圆润,清新绮丽,颇为可读,题之于画作上,尤与画面相映谐美,意境优雅高远。
相关出版物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发行《马慧先画集》(书号ISBN8-7-5494-1299-0/J·2322),集选了马慧先102幅作品。
“岭南五老”之一的赵少昂先生曾为慧先画展赠墨,广西文史于2007年出版特刊《马慧先画展》。
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发行《马万里三代书画选》(书号ISBN7-80582-880-6/J·627),集选了马慧先11幅作品。
根据行业而定,系列的博物馆归文化主管部门(文化局),各行业内部自己的博物馆归各行业主管部门。但博物馆的设立登记、年鉴机构在省文物局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为目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